EN

《无用之用》

2025.11.11- 2025.12.30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广场B1-6

老子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揭示的正是“空无”本身所具有的创生力量。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其价值不在缩短行程,而在延展体验的深度;水墨画里的留白,不只是构图的需要,更是“计白当黑”的哲学实践——那看似虚无的空间,恰是意境生发的源泉。这种对“空性”的领悟,让我们得以窥见表象背后的本质秩序。

 

与之辉映,欧式美学亦有其深刻的“无用”追求。源自古希腊对纯粹理性和谐的追寻,至康德提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艺术的“无功利性”得以奠基。一个洛可可式的繁复雕饰,其核心价值并非实用,而在于唤起情感共鸣与审美狂喜;哥特式大教堂尖塔直指苍穹,其超越尺度的“无用”,是为了点燃信徒心中的神圣感与敬畏之心。这些皆是对超越性精神价值的极致表达。;包豪斯“少即是多”的简约,剥离了冗余装饰,却让材质的灵魂得以言说。

 

当代社会的深层困境,恰在于“有用”的过度膨胀。当万物被简化为工具,当价值被量化为数据,我们失去了与存在本真的联结。数字时代的高度连接反而催生着空前的孤独,物质丰裕的背后是精神的贫瘠。

 

本次展览将探讨如何将无形的哲学沉思与美学精神,熔铸于有形的空间、器物与体验之中,为身处效率与焦虑漩涡的现代人,开辟一片可以自由呼吸、沉淀与回归本真的“精神飞地”。余梦彤的容器之“空”、萧谚超的火焰之“瞬”、邱斐的布料之“废”、刘刚的竹芯之“鸣”童心笛与沈婷的算法之都在提醒我们:最深远的“大用”,往往蕴藏于那些超越功利计算的美学体验与情感连接之中。

 

余梦彤以陶瓷为媒介,探索容器的哲学意义。她将陶土视为“虽为生土亦归尘土”的生命载体,通过器皿的边界探讨内与外的空间关系。作品中引用的《说文解字》与自然意象,揭示了容器之“空”所蕴含的包容性——正如她所言,“冂”是未封闭的空间,三面围合一面敞开,这种半开放的形态恰是“无用之用”的完美隐喻:不为特定功能而设的空间,反而获得了最大的容纳可能。

 

邱斐将时装工业的废弃边角料转化为柔软雕塑,让被遗忘的材料在包裹与重生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可持续的回应,更是对记忆与情感的温柔守护。邱斐将过往时装中承载的个人故事与时代印记,从短暂的时尚周期中解放出来,置入一个“更柔软、更亲密、更永恒”的语境,让被视为“无用”的废弃物,升华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容器。

 

萧谚超将禅修体验转化内在修行的外化,为青铜雕塑中的火焰意象,在金属的永恒与火光的瞬逝之间构建诗意对话。那些摇曳的灯火不仅是对立物质的共生,更是引导观者进入冥想状态的精神载体。那些看似无功利性的创作过程(禅修)与无实际功能的艺术元素(火光),反而成为传递宁静、引发共鸣的核心力量。

 

刘刚将废弃的工业与电子元件拆解重组,融入声音与互动装置,使这些科技的遗骸在失去实用价值后在艺术作品中重获新生,而在其竹制灯饰中,竹节经过镂空雕琢,不再是单纯的材质,而成为光的容器,唤醒竹材内在的生命力。这种创作打破了有用无用的界限,揭示出那些被忽略的物件与材质中,恰恰蕴藏着最丰富的记忆、情感与精神内涵。当电子元件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零件,而成为科技记忆的载体;当光线在竹节间流转,照亮的不仅是物的本真,更映照出观者内心的静谧与共鸣。

 

通过自制机械与计算机编程,将图灵的反应扩散方程转化为陶瓷艺术的生成逻辑。童心笛与沈婷以精确的数码控制捕捉自然界的“无意识形成”,却在窑火中交付于自然的偶然性。最精密的算法最终要让位于火焰的不可预测,最严谨的程序反而服务于最自由的表达。算法作为创作工具,其最终目的不是追求更高的效率或更精确的复制,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的运作机制,在人与机器、控制与偶然的对话中,重新创造那些超越意识的生命力。

 

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邀请,邀您暂别功利世界的喧嚣,在艺术的“无用”之中,重新发现那些被效率遮蔽的美好,找回生命本该拥有的从容与丰盈,探寻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最深远的“大用”,正蕴藏于我们敢于拥抱的每一个“无用”瞬间。让效率为诗意留白,功能向情感致敬,技术为人文服务。这并非否定实用的价值,而是寻求一种更高的平衡——让“有用”与“无用”如阴阳般相互滋养,共同编织人类存在的完整图景。

RECOMMEND

Infinite blossom mural “无限绽放”壁挂 W151cm X H160cm X D8cm Memphis pattern silk offcuts 孟菲斯图案丝绸边⻆料 2025

Infinite blossom coffee table “无限绽放”椅01 W45cm X H45cm X D45cm Memphis pattern silk offcuts sewn on recycled structures 孟菲斯图案丝绸边⻆料、回收家 具 2023

Infinite blossom chair 01 “无限绽放”椅01 W57cm X H86cm X D58cm Memphis pattern silk offcuts sewn on recycled structures 孟菲斯图案丝绸边⻆料、回收家 具 2023

Infinite blossom chair 02 “无限绽放”椅02 W79cm X H87cm X D73cm Memphis pattern silk offcuts sewn on recycled structures 孟菲斯图案丝绸边⻆料、回收家 具 2023

疏影系列 Lingering Shadows 竹竿、LED灯 Bamboo, LED 尺寸不一 Variable Sizes 尺寸不一 2025

⻓凳 Bench 原木、玻璃珠、竹竿 Wood, glass ball, bamboo 44*137*16 cm 2023

What is the point BBQ grill, mixed media, 73*55*55 cm, 2025

T6-F160, 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 board and micro motors on wood, D: 130 cm, 2023

Vessels 皿, Jade clay, Variable sizes, 2023

Threaded Emergence - Passage No.1, Stoneware, glaze, 44*80 cm, 2025

Fourfold, stoneware, glaze, lacquer, silver leaf, 55*55 cm, 2025

时轮四象 Radiant Field of Light 55.5x55.5cm 瓷、高温颜色釉 stoneware, glaze

络象 - 一瞬 Threaded Emergence - Glimpse 瓷、高温颜色釉 stoneware, glaze 75x75cm

Manifestation- Infinite Space No.1, Stoneware, glaze, 75*75 cm, 2025

络象 - 回响 一 Threaded Emergence - Echoes 100x100cm 瓷、高温颜色釉 stoneware, glaze

络象 - 频率 一 Threaded Emergence - Resonance No.1 81.5x282cm 瓷、高温颜色釉 stoneware, glaze

T6-F160 木板、电子元件、线路板、微型 电机等 150 x 210 cm 2021

显示-时空隧道 二 Manifestation- Space Tunnel No.2 直径D:114cm 瓷、高温颜色釉 stoneware, glaze

冂内 Remote boundaries 瓷、桦树皮、镜子 Ceramics, birch bark, mirror 尺寸可变 Variable Sizes 2023

冂内 Remote boundaries 瓷、镜子、苔藓种子、水 Ceramics, mirror, seed of moss, water 尺寸可变 Variable Sizes 2023

冂内 Remote Boundaries 瓷、镜 Ceramics, Mirror 尺寸可变 Variable Sizes 2023

someone will always keep vigil for you through the night 守夜人 oil painting, bronze 油画颜料、⻘铜 48x18x7cm

There is always light that pierces through the clouds 总有光芒刺破云层 oil painting, bronze 油画颜料、⻘铜 100x100x10cm

Night Sky 夜空 oil painting, bronze 油画颜料、⻘铜 70x70x7cm 2024

Self-portraits2 自画像2 15x26x13 bronze⻘铜

Self-portraits1 自画像1 bronze ⻘铜 12x21x10 2025

compassion 怜悯 50x30x30cm bronze, jade ⻘铜、玉

asleep on the cloud 云上眠 oil painting. bronze 油画颜料、⻘铜 80x30x8cm 2024

fire and smoke 火与焰 bronze⻘铜 48x18x7cm

老子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揭示的正是“空无”本身所具有的创生力量。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其价值不在缩短行程,而在延展体验的深度;水墨画里的留白,不只是构图的需要,更是“计白当黑”的哲学实践——那看似虚无的空间,恰是意境生发的源泉。这种对“空性”的领悟,让我们得以窥见表象背后的本质秩序。

 

与之辉映,欧式美学亦有其深刻的“无用”追求。源自古希腊对纯粹理性和谐的追寻,至康德提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艺术的“无功利性”得以奠基。一个洛可可式的繁复雕饰,其核心价值并非实用,而在于唤起情感共鸣与审美狂喜;哥特式大教堂尖塔直指苍穹,其超越尺度的“无用”,是为了点燃信徒心中的神圣感与敬畏之心。这些皆是对超越性精神价值的极致表达。;包豪斯“少即是多”的简约,剥离了冗余装饰,却让材质的灵魂得以言说。

 

当代社会的深层困境,恰在于“有用”的过度膨胀。当万物被简化为工具,当价值被量化为数据,我们失去了与存在本真的联结。数字时代的高度连接反而催生着空前的孤独,物质丰裕的背后是精神的贫瘠。

 

本次展览将探讨如何将无形的哲学沉思与美学精神,熔铸于有形的空间、器物与体验之中,为身处效率与焦虑漩涡的现代人,开辟一片可以自由呼吸、沉淀与回归本真的“精神飞地”。余梦彤的容器之“空”、萧谚超的火焰之“瞬”、邱斐的布料之“废”、刘刚的竹芯之“鸣”童心笛与沈婷的算法之都在提醒我们:最深远的“大用”,往往蕴藏于那些超越功利计算的美学体验与情感连接之中。

 

余梦彤以陶瓷为媒介,探索容器的哲学意义。她将陶土视为“虽为生土亦归尘土”的生命载体,通过器皿的边界探讨内与外的空间关系。作品中引用的《说文解字》与自然意象,揭示了容器之“空”所蕴含的包容性——正如她所言,“冂”是未封闭的空间,三面围合一面敞开,这种半开放的形态恰是“无用之用”的完美隐喻:不为特定功能而设的空间,反而获得了最大的容纳可能。

 

邱斐将时装工业的废弃边角料转化为柔软雕塑,让被遗忘的材料在包裹与重生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可持续的回应,更是对记忆与情感的温柔守护。邱斐将过往时装中承载的个人故事与时代印记,从短暂的时尚周期中解放出来,置入一个“更柔软、更亲密、更永恒”的语境,让被视为“无用”的废弃物,升华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容器。

 

萧谚超将禅修体验转化内在修行的外化,为青铜雕塑中的火焰意象,在金属的永恒与火光的瞬逝之间构建诗意对话。那些摇曳的灯火不仅是对立物质的共生,更是引导观者进入冥想状态的精神载体。那些看似无功利性的创作过程(禅修)与无实际功能的艺术元素(火光),反而成为传递宁静、引发共鸣的核心力量。

 

刘刚将废弃的工业与电子元件拆解重组,融入声音与互动装置,使这些科技的遗骸在失去实用价值后在艺术作品中重获新生,而在其竹制灯饰中,竹节经过镂空雕琢,不再是单纯的材质,而成为光的容器,唤醒竹材内在的生命力。这种创作打破了有用无用的界限,揭示出那些被忽略的物件与材质中,恰恰蕴藏着最丰富的记忆、情感与精神内涵。当电子元件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零件,而成为科技记忆的载体;当光线在竹节间流转,照亮的不仅是物的本真,更映照出观者内心的静谧与共鸣。

 

通过自制机械与计算机编程,将图灵的反应扩散方程转化为陶瓷艺术的生成逻辑。童心笛与沈婷以精确的数码控制捕捉自然界的“无意识形成”,却在窑火中交付于自然的偶然性。最精密的算法最终要让位于火焰的不可预测,最严谨的程序反而服务于最自由的表达。算法作为创作工具,其最终目的不是追求更高的效率或更精确的复制,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的运作机制,在人与机器、控制与偶然的对话中,重新创造那些超越意识的生命力。

 

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邀请,邀您暂别功利世界的喧嚣,在艺术的“无用”之中,重新发现那些被效率遮蔽的美好,找回生命本该拥有的从容与丰盈,探寻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最深远的“大用”,正蕴藏于我们敢于拥抱的每一个“无用”瞬间。让效率为诗意留白,功能向情感致敬,技术为人文服务。这并非否定实用的价值,而是寻求一种更高的平衡——让“有用”与“无用”如阴阳般相互滋养,共同编织人类存在的完整图景。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