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李洋个展:岚

李洋个展

2021年2月28日-2021年4月8日

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91号

Remaining Island

李泊岩 Li Boyan

 

李洋的首次个人展览《岚》,将围绕同名作品进行展示。《岚》来自艺术家的长期的艺术项目剩余中的第二部分,这是一个具有野心的庞大项目。在《岚》中,艺术家在框取若干来自福建省平潭岛的自然景观之后,又模拟出超越真实自然景观长卷图像。在这里,艺术家挑战了人类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共存的深度知觉,同时还伴随着身体意识的本能——游走与观看。

 

假如说自然物之美与人造物之美是一分为二的,那么李洋的创作重点则放在了场景的交融之上。可以洞见的是,她的创作原动力,基于鲁滨逊式的自我放逐;而她的审美情愫,则来自随时置景,任其才思的宋元理学。前者是追逐时间的流浪者,后者是记忆碎片的捕捉者。

 

从李洋的创作方法中可以看出,她对地理边界和文化边界进行了双重探索,并将其编织在一个时空里。不论是摄影、图像编辑,甚或制作工艺的变革……这些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都被集中运用在创作者漫长的创作时光中。技术手段的变化,贴合着她对于环境变化已经属于一种文化现象的策略性认知上。正如戴奇(Jeffrey Deitch)和弗里德曼(Dan Friedman)在《人工自然》中写道的:后现代艺术家现在面对的是后自然时代(Post-Natural)下的自然。因此,很难将《岚》归为风景摄影这一艺术形式。

 

《岚》并非是对此情此景的捕捉,也不是专属于个人经验主义的纪实。而是,具有共通意义的混合景观。她借用了长卷作为形式的载体,传达出精神上的共性,而不是地理坐标的辨识度。这种审美倾向,来自于创作者内心某种不变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都市生活之外的寻找。摄影的本质,带有与生俱来的捕捉时光的观念;而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精髓,则是不疾不徐的碎片链接。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发现、捕捉和链接的过程。在这一项目中,李洋运用平远法链接不同位置捕捉到的图像,以达到视觉畅游的连贯和灵动。在黑白的图像中,隐约浮现的薄雾,似乎释放出温度、湿度和气味犹存的感觉。这是文人画的诗意表达。在此,平潭岛没有了阳光灿烂的刻板印象,随之而来的是凝结在时光中的一段历史碎片。

 

在本次展览中,还将呈现部分纪录影像,以便达到从更多角度传达和加强艺术家观念的目的。她所反映的不单单是局限于五官的感受,而是更为理性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种即能达到唯心也能达到唯物的中庸观点。李洋的《岚》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没有非此彼的绝对的境界,显得十分平和,给原本对于地缘政治的假想与批判,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审视时间的流逝,就像审视一条不断变化的海岸线。

RECOMMEND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40 cm x 40 cm,ED: 5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20 cm x 1500 cm,ED: 3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20 cm x 1500 cm,ED: 3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20 cm x 1500 cm,ED: 3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20 cm x 1500 cm,ED: 3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20 cm x 1500 cm,ED: 3 + AP,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20 cm x 1500 cm,ED: 3 + AP,2021

长卷手工书

长卷手工书

收藏级艺术微喷+手工环氧树脂,L150 cmX W35 cm X H80 cm,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手工环氧树脂,L150 cmX W35 cm X H80 cm,2021

收藏级艺术微喷+手工环氧树脂,L150 cmX W35 cm X H80 cm,2021

4k 高清|可定制收藏姓名片尾| 50 个 独版 ED:1+AP

Remaining Island

李泊岩 Li Boyan

 

李洋的首次个人展览《岚》,将围绕同名作品进行展示。《岚》来自艺术家的长期的艺术项目剩余中的第二部分,这是一个具有野心的庞大项目。在《岚》中,艺术家在框取若干来自福建省平潭岛的自然景观之后,又模拟出超越真实自然景观长卷图像。在这里,艺术家挑战了人类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共存的深度知觉,同时还伴随着身体意识的本能——游走与观看。

 

假如说自然物之美与人造物之美是一分为二的,那么李洋的创作重点则放在了场景的交融之上。可以洞见的是,她的创作原动力,基于鲁滨逊式的自我放逐;而她的审美情愫,则来自随时置景,任其才思的宋元理学。前者是追逐时间的流浪者,后者是记忆碎片的捕捉者。

 

从李洋的创作方法中可以看出,她对地理边界和文化边界进行了双重探索,并将其编织在一个时空里。不论是摄影、图像编辑,甚或制作工艺的变革……这些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都被集中运用在创作者漫长的创作时光中。技术手段的变化,贴合着她对于环境变化已经属于一种文化现象的策略性认知上。正如戴奇(Jeffrey Deitch)和弗里德曼(Dan Friedman)在《人工自然》中写道的:后现代艺术家现在面对的是后自然时代(Post-Natural)下的自然。因此,很难将《岚》归为风景摄影这一艺术形式。

 

《岚》并非是对此情此景的捕捉,也不是专属于个人经验主义的纪实。而是,具有共通意义的混合景观。她借用了长卷作为形式的载体,传达出精神上的共性,而不是地理坐标的辨识度。这种审美倾向,来自于创作者内心某种不变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都市生活之外的寻找。摄影的本质,带有与生俱来的捕捉时光的观念;而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精髓,则是不疾不徐的碎片链接。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发现、捕捉和链接的过程。在这一项目中,李洋运用平远法链接不同位置捕捉到的图像,以达到视觉畅游的连贯和灵动。在黑白的图像中,隐约浮现的薄雾,似乎释放出温度、湿度和气味犹存的感觉。这是文人画的诗意表达。在此,平潭岛没有了阳光灿烂的刻板印象,随之而来的是凝结在时光中的一段历史碎片。

 

在本次展览中,还将呈现部分纪录影像,以便达到从更多角度传达和加强艺术家观念的目的。她所反映的不单单是局限于五官的感受,而是更为理性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种即能达到唯心也能达到唯物的中庸观点。李洋的《岚》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没有非此彼的绝对的境界,显得十分平和,给原本对于地缘政治的假想与批判,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审视时间的流逝,就像审视一条不断变化的海岸线。

RECOMMEND